让艺术品收藏,成为一种生活方式

马上下载

朱文元谈山水画写生中的“造境”: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

2020-08-28
品鉴
朱文元谈山水画写生中的“造境”: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
《篁岭写生一》 39cm×30cm 2017年

中国山水画自六朝开始,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,历代山水画大家面对自然山川,根据不同的感受和认识,进行艺术创作,并不断进行变革。

“师古人,师造化,得心源”是学习山水画的三种状态。山水画发展到今天,古人有许多经典的作品和创作经验供我们学习和借鉴,我们不大需要像古人那样去发明去启蒙,我们可以站在古人的梯子上爬得更高。我们学习传统,但也不能守旧。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只有通过写生,才能获得更多的“笔墨情景”和“自由的笔墨情怀”。

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是唐代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,是中国美学史上“师造化”理论的代表性言论。

“造化”,即大自然,“心源”,作者内心的感悟。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,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大自然的师法,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。对于这一转化过程,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。

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,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,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。从本质上讲,不是再模仿,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,是主观与客体、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。

文中所说的“造境”,意为造“心源”之境,是一种“境界”。“境界”是画家修养的表现,是“画境”的升华。
朱文元谈山水画写生中的“造境”: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
《周庄写生二》 53cm×42cm 2011年

当我们面对自然景物时,不应如实照搬,客观景物应随着主观的情怀而变化。人由于感情和学养的不同,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表现也有差别,这一点是艺术的魅力所在。不同的景固然可以引起不同的画意,就是同一处景,也因各人的理解、认识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感觉,而这正是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的过程,以致情景交融,物我合一。

画以山川为景,山川也以画为境,或窥万法以写胸中之丘壑烟云,或参造化而悟古人之幽绝。

山水画写生“造境”,或借景或挪用,或“卧游”,或直观或默记,或虚无或创作,诸多写生手法,是以“心中有景”、“笔墨修养”为照,即“境为心造”。情由境生,缘见心性。
朱文元谈山水画写生中的“造境”: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
《欧石村写生》65cm×39cm 2016年

董其昌云:“以蹊径之奇怪论,则画不如山水,以笔墨之精妙论,则山水不如画”。

五代荆浩十分注重生活,居于太行洪谷,和自然朝夕相处,写生松树数万本后,方知始真。他认为:“苟似可也,图真不可及也”。“似者得其形遗其气,真者气质俱盛”。这里的真并非物象的似,而是要表现内在的气质韵味。

“董氏尝泛舟于潇湘洞湖,于斜阳蓬底,见云影水光,湖天空洞,因叹元晖烟云幽微玄远,感怀云物何心,其吞吐变灭,皆因元晖品高闲静而得之矣”。

米家父子对江南烟云景色情有独钟,可谓长天云物,固心而造,意往而笔随之。“其朝朝暮暮之状,怪怪奇奇之态,荒没远近,迷离倘恍,有如隔帘看月,隔水看花”,此古人笔墨造境之妙也。

元四家黄公望若没有在江南的生活和体验,便没有其《富春山居图》这样的经典名作。云林那些“逸笔草草”的平远山水画,无不爱太湖流域景色的影响。
朱文元谈山水画写生中的“造境”: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
《汛洲岛写生》 45cm×38cm 2017年

《苦瓜和尚话语录·山川》:“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,山川脱胎于予也,予脱胎于山川也。搜尽奇峰打草稿也。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,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”。

“搜尽奇峰”,指多从山水自然中收集素材;“打草稿”,指对绘画素材勤于选择、构思和加工,更好地把握画理。反映了石涛注重艺术与生活、自然的关系,注重感同身受和提炼构思相结合的美学思想。

近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一生游览了无数的名山大川,学问既高,见识又广,所谓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故画面浑厚华滋,独具风貌。李可染破除陈陈相固抄袭临摹的恶习,以惊人的毅力和胆色多次外出写生,积累了丰富的写生经验和大量的写生作品,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水画,“为山河立传”,同时形成了自己雄浑博大的艺术风格。

傅抱石行程二万三千里于大江南北写生,并远赴西域采风。他重视“情景交融”和“笔意相发”,提出了写生中的“游、悟、记、写”,为后人留下了很多思考,也形成了独特的“傅氏山水”。
朱文元谈山水画写生中的“造境”: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
《达南村写生》39cm×30cm 2017年

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直面客体,通过主观的感受、理念、熔铸,把自然山川变为胸中丘壑,即达到“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”的境界,使作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。

“盖昔贤法度,丹青所思者也;然则情景无穷,变态万端,能正固不能徒绳古人,才人当妙笔于造化,心与物成,物由心化,则大块之文章,无穷之烟境,即目即念,此生彼阴,藻思化成。”

历代经典画家于“造化”中求得各自的“心源”,从而形成各具“心源”的“造境”,创作出各自独特审美情感的艺术佳作,为世人所仰。

所以,于写生乎,造“心源”之境,斯之谓驮!
朱文元谈山水画写生中的“造境”: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
朱文元,字楼山、留云,号老文、一笑村人,斋号一笑村。1968 年出生,广东饶平人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,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理事,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。

文化旅游部中国画高研班导师、中国画艺术创作院副研究员,国家民族画院画家,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、九三学社广东书画院副院长,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、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。原广州美院毕业创作带班指导导师、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创作院教师、程大利先生助教班成员。
朱文元谈山水画写生中的“造境”: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
广东经济现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国资委指导,省交易控股主办,是建设广东的权威指导。广东经济“品鉴”内容由宝墨网 Baomo.com 独家供稿,宝墨网由翰墨堂投资和名扬控股联合创办。
品鉴
pinjian.baomo.com
阅读:12310  113
投诉
品鉴
关注 0 | 粉丝 13
官网地址:pinjian.baomo.com
点赞是美意,打赏是鼓励
匿名打赏

举报

色情
反动
违法信息
人身攻击
违规有奖活动
不实信息
其他

举报

captcha
下次自动登录